《無罪推定》:台灣首部全台語律政劇挑戰傳統並重塑司法形象

電影

廣告

台語不再僅限於鄉土劇與時代劇,華視與公視台語台聯手創作出台灣首部全台語律政劇《無罪推定》,為台劇界注入新的活力。這部劇不僅是娛樂,更是對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挑戰了傳統的劇種界限,展現了台語在主流媒體中的強大潛力。

真實案件改編深度探討

《無罪推定》改編自真實的「徐自強案」,雖然部分角色和情節經過戲劇化改編,但仍忠實於主要事件和人物原型。劇中描述主角楊明德被錯誤指控為綁架案主謀,並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被判死刑。一群年輕律師和司法改革者不顧險阻,聯手為他鬥爭,展開了長達十多年的司法戰役。這部劇集中展示了法庭的運作和律師的辯護過程,並深入探討了台灣的司法系統和死刑議題。

劇中風格與角色發展

《無罪推定》的直白風格有其獨特之處,透過角色直接闡述法律知識,使得不熟悉法律的觀眾也能理解複雜的司法程序。劇中的法庭戲份張力十足,是觀看的重點之一。主要角色,如楊明德和律師團,都有鮮明的個性和成長軌跡,從挫敗到堅持,最終尋求正義。

「無罪推定」法律與道德探討

「無罪推定」是法律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意味著在證據不足以證明有罪之前,被告應被假定為無罪。然而,劇中揭示了許多冤錯判決的背後原因,包括司法系統的缺陷和社會壓力。這部劇強調了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對集體利益時也應保護個體的權利。

法律與人生重建

「人民不怕司法犯錯,最怕司法有錯不改。」這句話反映了社會對正義的渴望和對改革的期待。楊明德的故事不僅是一場法律戰,也是個人重生的旅程。從黑暗到光明,他的經歷象徵著法律和人生都有改正和重建的可能。

台劇創新與文化認同

《無罪推定》的全台語表達不僅是對傳統台劇的挑戰,也反映了社會對方言和文化認同的重新評價。這部劇不僅是對司法系統的批判,也是對台灣影視產業的一種革新,呼籲更多關注現實和多元文化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