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手遊】5大手遊推銷手法致過度課金成癮 促遊戲商改善服務條款增消保權益
撰文:宅宅子|圖片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手遊】消委會實試11款手機遊戲
消費者委員會是次實試的11款手機遊戲,分別是從iOSApp Store及AndroidGoogle Play 這2個較受歡迎的手機程式銷售平台中選取,以兩平台兼容、收入排名持續較高、及設有「抽獎」系統作為選取標準。檢視的免費手遊全部設有內購功能,以小額交易形式吸引玩家消費。
消委會指出手遊商五大推銷課金手法
手法1:以首儲優惠利誘踏出課金第一步
實試中,9款(82%)手遊設有「首儲獎勵」,即玩家首次以現金購買虛擬遊戲代幣時,可獲得雙倍代幣或額外虛擬遊戲商品;手遊開發商又會設法引誘玩家持續課金,例如當累積儲值金額或代幣數量達到指定水平時,便會給予各式獎賞。以現金價值計,其中5款遊戲需累積儲值由最少的$16至金額令人咋舌的$480萬,才能達到最高累積儲值等級,以享最頂級的回贈或待遇。
手法2:以「限定」作招徠製造虛擬商品需求
除直接銷售虛擬遊戲代幣,實試的所有手機遊戲皆有將虛擬商品包裝成禮包出售,以現金價值計,每個禮包的售價介乎$8至$398。這些禮包常標示為「期間限定」、「數量限定」或「新手限定」,令玩家擔心優惠一瞬即逝從而課金購買,但隨著遊戲內的新角色及道具不斷推出,玩家或不自覺養成課金習慣,花費愈來愈多。
手法3:以「抽獎」形式送出商品玩家更易上癮
手遊商品普遍以「抽獎、扭蛋、抽寶箱」等方式取得,其中8款手遊,每抽取1角色、服飾/道具,需$3至$48。教育心理學家指出手遊商品以「抽獎」等「不定比率」方法送出,比起以「固定比率」送出的方式更易令玩家上癮。
玩家為求得到心儀的虛擬商品而考慮是否課金時,若能掌握中獎機率或獎品詳情,便能作出知情選擇,然而,是次實試發現手遊在這方面的資訊透明度普遍不足。4款(36%)遊戲沒有披露各類商品的「中獎」機率,在其餘7款(64%)遊戲中,5款抽到最稀有商品的機率少於1%,玩家或要花巨款才有機會獲得心儀商品。另外,7款遊戲未有於「抽獎」頁面的當眼位置明確提示玩家,該服務只屬有機會「中獎」,當中2款遊戲同時未有公布「中獎」機率,資訊透明度明顯要改善。
手法4:提供尊享待遇以消費換取優越感
要獲取虛擬遊戲中的所有角色和道具資源,其實可以無止境。調查的手遊大部分均提供「VIP制度」、「月卡」及/或「訂閱」服務,令玩家享有特權、在指定周期(例如每天或每月)領取或以優惠價換取遊戲商品等,吸引玩家為了虛擬遊戲內的「優勢」及虛榮感而課金。3款提供自動續訂「訂閱」服務的手機遊戲,1年費用總計為$96至$936。即使數額看似不大,惟小數怕長計,若同時「訂閱」數個手遊,花費可以十分不菲。
手法5:課金宣傳推廣無孔不入
手遊開發商善用玩家的每分每秒,及遊戲頁面空間,不斷推銷課金宣傳。調查發現6款手遊的推銷手法具入侵性,由首次進入遊戲等待下載更新檔案時,以至每次或每日首次登入遊戲時都會顯示推銷禮包及儲值優惠的訊息;5款亦於遊戲首頁加入促銷課金的橫額廣告或按鈕。面對這類鼓勵課金的訊息,玩家容易耳濡目染,萌生課金的念頭。
消委會建議遊戲商訂立條款規範
消委會指曾接獲投訴,有部份消費者在事前沒收到警示或通知下,突然被遊戲商封鎖帳號,主動查詢才獲告知違反了遊戲條款,但具體狀況不明。另外,在今次的檢視中,有6款在條款中列明,如遊戲開發商對事實認定錯誤或無法舉證時,應賠償玩家之損失;有9款遊戲雖表示玩家可提出申訴,但虛擬商品及服務的使用狀況,一般只記錄於遊戲帳戶內並由遊戲開發商保存,玩家難以跟進。
此外,消委會又指有2款遊戲分別表明不會對未成年人(條款使用「有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一詞)的消費安排退款,當中1款表明必須由父母或監護人承擔任何付款責任,1款則假設法定代理人已同意或代為購買,之不過兒童或青少年對課金未必有清晰概念,若在家長不知情下大額課金,家長要求取消交易或有困難。
有沒有關於香港的有趣盤點?
香港地從來不乏心靈熱點,香港不少地方均設立行刑場,正正是大部分屋邨興建時的前身,盤點香港猛鬼屋邨 ,信不信由你!不少朋友都喜歡想當年,香港懷舊小食 及這10款最愛夾糖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沒有高檔的食材,卻塑造出最難忘的味道。提到昔日蒲點,旺角絕對係大家留低最多腳毛嘅地方,千禧年代必去蒲點 ,你又去過幾多個呢?
有甚麼必學生活小智慧?
天氣時熱時凍,容易令人患上小感冒,唔想次次依靠藥物?可以試試這8招必學鼻塞穴位方法及7大喉嚨痛舒緩方法。除了感冒外,生痱滋亦非常影響日常生活,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解決痱滋方法,助你解決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