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旁一座記憶森林香港展覽|展覽地點/門票票價活動詳情一文睇清
立霧溪旁,一座記憶森林|展覽介紹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下午6時,藝術家黃加頌與Benjamin Ryser將親自帶領觀眾參觀他們的展覽開幕式,地點在香港歌德學院,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此次展覽得到瑞士文化基金會的支持,展示了黃加頌(Dorothy)與Benjamin Ryser自2017年起與台灣太魯閣族原住民合作的藝術成果。他們應「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之邀,於過去五年的夏季與大同部落的居民共同生活,該部落位於山區,需步行約七小時才能抵達。展覽主要展出錄像和聲音裝置,內容涵蓋山區家園、被迫遷移的故事、部落婦女採集及販賣珍稀蘭花的記憶、地震時土地與身體的恐懼與鳥兒的鳴叫等。透過太魯閣族人的個人與家族記憶,展現他們在逆境中的堅韌、對部落的情感以及與土地和自然的深刻聯繫,並勾勒出殖民與歷史的脈絡。展期間,將邀請太魯閣族的朋友進行講座,深入了解他們的歷史背景及與作品的聯繫。Dorothy與Benjamin從最初的外來者身份,逐漸與部落居民建立起友誼,並從他們的故事和經歷中獲得靈感。此展覽將太平洋山區的故事帶到香港這個繁忙都市,引發我們對家、土地和自然關係的思考。特別感謝:Biyup、Icyang、Kcing、Nac、Rimi、Simat、Yaya、Yuri、伊祭達道、呀信、呀香、志賢、陳政道、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剛回來過暑假的小朋友亮哥。黃加頌(1991年生於香港)與Benjamin Ryser(1989年生於瑞士),在太魯閣部落中分別被稱為Qurug與Lowking。他們是在歐洲、香港和台灣生活和工作的藝術家組合,擅長透過影像和聲音介入不同國家的社群,關注被遷移的群體、歸屬感、身份認同、想像的家鄉,以及政治和歷史相關議題。他們的作品常透過收集故事,累積城市記憶。他們的特定場域作品曾在香港街道、日落時的威尼斯潟湖船上、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山中部落等地展出,並與多間藝術機構合作,包括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歌德學院、WMA(香港);Kunst Halle St. Gallen、Kunstmuseum Thurgau(瑞士);SomoS Arts(柏林);台北市立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立方計劃空間(台灣);Pro Helvetia – The Swiss Arts Council in Venice(威尼斯);Borealis Festival(挪威)。